当前位置: 首页->《宰执天下》->正文

第四卷 六|四之卷——南国金鼓 第22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

    韩冈的计划,章惇全程参与,他不必韩冈多加解释,但李宪、燕达对此并不了解,需要加以详细说明。

    冈看看李宪,他应该知道一点,毕竟整套计划虽然没有全数向天子汇报过,细节更是隐藏了许多,不过在韩冈,以及章惇上报的奏折中,其实也零零碎碎的说了许多。

    要不然,安南经略招讨司在交趾一番行事,朝廷早就派人来阻止了,如何会到现在都是视而不见?赵顼遣人送来的密旨,也是说要以交州长治久安为目的,至于仁义道德什么的,暂时可以放在一边,等交趾人死光了再开始谈也来得及。

    有了天子的支持,并不是说可以高枕无忧,毕竟有当年种谔收复绥德,拿着密旨行事,还是给枢密院给贬到了随州三四年的旧事。

    不过章惇、韩冈都是文臣,只要政事堂那边不出问题,枢密院的话可以当做放屁都可以,顾着眼下就行。

    眼下,就需要李宪、燕达的支持。而李宪则秉持了天子的旨意,必然不会加以反对。只要能向他说明清楚便可以。

    “将交州的治所放在海门?”

    李宪知道,现在放任溪洞蛮部在交州恣意妄为,大肆劫掠甚至杀戮,并不是要将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交州土地全都丢给这些蛮人。而是如同邕州的例子,设立诸多羁縻州,但朝廷在交趾必须得保留一块核心土地,以维系朝廷对交趾的控制。

    而这些日子李宪跟章惇、韩冈共事,大体想法也是知道了少许,他们是希望能通过潜移默化,用三五十年时间,逐渐加强对交州的控制,进而将这块土地吞并下来,处置掉已经与中国离心离德的交趾人,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

    这一方略的本源,就是熙河路。没有熙河路这些年来的成功经验,天子不会答应得如此爽快。

    只是在江口的海门镇设立交州治所,岂不是说,日后朝廷要派官来治理交州,全都要走海路?

    “因为走海路不用担心路上有阻。就算日后交州之中有人反叛,朝廷通过海路可以直接支援海门。若是当年党项李继迁【元昊祖父】反,割据银夏,围困灵州,朝廷无从援救,只能坐视李继迁盘踞兴灵。如果在升龙府设立治所,日后交人做反,朝廷就还要再劳师远征,从邕州一路打过来。岂有在海门的方便?”

    章惇紧接着韩冈解释:“旧唐的安南都护府,就是在升龙府,当时就叫做交州城,但之后交人反乱,交州城陷落,而海门镇一直保持在中国手中,进而成为交州……啊,应该是叫行交州。”这个行,就是临时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但海上风波险恶,日后都要是坐船上任,未免会有所损伤。”

    燕达已经吃够了水上行军的苦头,在江湖上坐船,都差点会要人命,到了望不见6地的沧海之上,纵使天下闻名的勇将,也是想想就感到不寒而栗。所以他很奇怪,韩冈也是关西出身,怎么就不见他怕水呢?

    “走6路难道就没有损伤?从钦州往海门走,贴着海岸走,也就两三日的水程。何况海上可没有这么多的蛇虫!”

    章惇是福建浦城人,他对海路的认识当然远在燕达之上。章家是望族,有好几房做着海上贸易,赚的钱也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“另外,就是在海门设立治所,开辟港口,甚至设立市舶司,朝廷、蛮部,还有商人都有利可图。不惧日后朝廷中有人因为‘徒耗钱粮’,而提议放弃交州。”韩冈微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燕达和李宪闻言都是神色一动,他们当然知道朝野内外有许多人都是反对开疆拓土,认为边疆之地得来无用,反而‘徒耗钱粮’。

    既如关西的一些战略要地,就是因为支出多过收取的税赋,比如当年的绥德城、如今的罗兀城,都有人反对,上书要求朝廷放弃、甚至赐还给西夏——如今盘踞在西京的那些元老们,多有这样的想法。

    两人都是在攻打交趾上出了死力,如今交趾克复,日后这份功劳就是他们在朝堂上的资本,但如果交州被放弃,所谓的资本也就变成了被攻击的弱点。即是两人再豁达,也是难以忍受的。

    听到韩冈说起能让朝廷在交州有利可图——商人、蛮部什么的,他们并不在乎——两人一下都变得聚精会神起来,身子前倾,专心致志的聆听韩冈接下来要说的话语。

    韩冈看见自己的话,终于吸引了两人的心神完全投入了进来,微微一笑:“想必逢辰、都知,这些天也都看到了,交趾的土地有多肥沃,一年两熟、三熟都是不在话下,更不需要精心料理。尤其是富良江两岸的平原,一旦开垦出来,就是几十万顷的良田,一年产粮足足能有千万石。而富良江上游的山中,巨木无数、出产丰富,都是北方急缺的商货。

    可是要向将这些土产运出来,必须借助海路,6路绝不可能。交州北方的那一片山地也都看到了,那样的山势,那样的道路,木材、粮食,这些货物如何能运出来?”

    “粮食……只要有这一条就够了。”燕达长长的叹了一口气,“不过谁来开垦,靠着蛮部可不保险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不能让他们来?”韩冈笑得眼睛眯起,看着阳光灿烂,但从他口中说出的话语却是阴森无情,“将交趾人全都送给他们使唤,并不是让他们自此无所事事,都是要有所指派的。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,朝廷都会有所安排,可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。要他们为朝廷种粮。旧年交趾人依仗土地肥沃,不事稼樯,都是漫种漫收,种到能填饱肚子就不再费力。而现在他们有溪洞蛮部盯着,还能再偷懒耍滑?”

    章惇接口道:“交趾人的脚趾都被废了,除了耕地,也没别的事能做,蛮部当然不会白白养着一群吃白食的人,肯定会让他们做牛做马!交趾人拿着汉儿为奴为婢,这一次要让他们偿还一辈子,一代接着一代,永世不能翻身。”

    章惇话声一停,韩冈便继续道:“这么多人力,这么多土地,日后就是大宋的粮仓。以大宋官军的声威,没有哪家蛮部敢于不顺服,凭海门一城,控制住整个交州也是轻而易举。且只要有利可图,商人必然会云集交州,海门镇并不需要朝廷驱动移民,也会自动吸引汉儿来此屯垦,时日一长,有了一两万户人口,交趾还能姓李而不姓赵吗?所以能说三五十年后,交州必将属于中国,这并不是胡乱臆测。”

    李宪和燕达都陷入了沉思,章惇、韩冈两人的计划,看似狠辣,却是在考虑着几十年后的事,这份眼光、这份见识,能在这个年纪坐上这个位置,果然不是幸至,日后出入两府,也是情理中事。

    而李宪久在宫中,这两年也多次前往熙河路,对于熙河路的经济展,比起在秦凤任职的燕达更为熟悉。韩冈和章惇的计划,都是以熙河路为本,出谋划策的当是韩冈,而不是章惇。

    这些年的熙河路,哪一家蕃部不是靠着贸易,赚到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财富?几十万贯都算不上富了,几个大族的族长少说都是上百万贯身家。青唐部的包顺——改名前叫做俞龙珂的——能在蹴鞠联赛上一掷千金,还不是靠了茶马贸易、盐业以及棉花、油菜种植,进而暴富起来?

    如韩家、王家、高家,当初占据的不要钱的荒地,如今地价都接近了秦州的平均水平,光是土地,就值十万贯以上。加上土地的出产,还有作坊、商行,那可是一个个都富得流油。要不是有太后家参与其中,加上王韶、韩冈的身份,这块肥肉不知会有多少人想来咬上一口。

    有了特产、也富庶起来的熙河路,就像一块吸引蚂蚁的蜜糖,如同滚雪球一般,每年都能有数千人怀着一载暴富的心思,来这片梦想与传说中的土地。

    如果交州能与熙河路一样,有了特产,有了财富,必然会有人不顾性命来此博一个富贵。这是人之常情,并不需要朝廷严加指派。

    李宪心头火热起来,如果交州能展起来,成为皇宋不会放弃的土地,收复汉唐旧疆的功劳也自然不会失落,日后他在宫中的地位,也不会一直被王中正那个运气十足却没有什么能耐的同伴,压着一头去。

    “那我们要怎么做?”燕达沉声问着。

    “只要盯着蛮部,让他们不要偷懒耍滑就行了。”韩冈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燕达有些疑惑的看着章惇,韩冈的话说得有些不明不白。

    “先把升龙府毁掉,拆掉城墙,烧掉屋舍,迁走人口,在海门建立起新城。”章惇冷然说着,这是他和韩冈的计划第一步,“除了海门以外,交趾不需要别的城市!”

    四人敲定了毁弃升龙府的计划,接下来的具体的实施方案,那就是行营参军们的工作了。

    燕达、李宪告辞离开,章惇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膊,对韩冈笑道:“接下来的事,我们也就能轻松一点了。”

    “子厚兄,”韩冈失声笑了起来,那是自嘲的苦笑:“要不要听现在军中到底有多少生病的?”

    章惇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,天天都要报给他的数字,哪里还要韩冈来提醒,“海边的气候会好一点,要尽快将主力移驻海门。”

    南方的山林河湖,多有瘴疠疾疫,不过到了海边上,就会好上许多。海门在唐代能成为交趾叛乱之后,替代交州城【升龙府】成为安南都护府的新治所,一个是因为交通,另一个当也是因为从北方调来的平叛军更能适应海边的气候。

    韩冈轻叹一口气:“军中现在可是有多少人盼着直接回邕州,回桂州,甚至直接回朝,得让他们的心先定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不能将海门修建起来,这一战就只能说是未尽全功。加上也还不到班师回朝时候,与其在邕州桂州待上半年,还不如就在海门休整。”

    章惇现在是全心全意的要支持海门开港。一旦海门设立港口,展开海贸,第一个受惠的就是福建。章惇以他平灭交趾的功劳,在这其中的发言权必然最大,他的家族能得到的利益当然绝不会少。

    章惇的态度,让韩冈暗喜于心。

    交情只能管一时,而利益则能一直维持下去——只要共同的利益能继续存在。韩冈当年笼络王韶和高遵裕,也就是用了如此手段。而且交趾能带来的利益,绝不仅仅局限于木材和粮食。韩冈心中还有着一番另外一个方案。

    有功领、有财发,只要能做到这一点,无论是谁与他韩冈共事,就算对自己的才能感到嫉妒,靠着共同的利益最后还是能同归一路。

    走出临时的议事厅,李宪回头望望正在商议着什么的两位主帅,双眉在沉思中皱起,却又很快的摇摇头,像是放弃了继续想下去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以来,他是越来越惊讶于章惇和韩冈之间配合的默契。

    两个皆是性格、棱角皆不缺乏的俊才,共事在一处,就算不争功,碰撞和摩擦也必然免不了。

    天子亲授密旨的时候,曾经担心。章惇与韩冈的交情甚好,这一件事,知道的人不少。但无论多好的交情——即便是几十年的老友——一旦共事,因为性格、观点和治政的手段有别,最后反目成仇的例子,那是数不胜数。王安石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    但眼下两人配合的却是很好。从韩冈领军在邕州城下击败李常杰开始,便是如此。直到现在,依然还是这样。

    章惇是主,韩冈是副。

    韩冈的谋划没有章惇的全力支持,根本无法实现。换作一个妒贤嫉能的主帅,到最后恐怕就会变成两帅相争,最终一事无成的局面。

    自信心很重要,李宪是这样想的。无论韩冈表现出多么惊人的才能、手段,章惇都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。就是有着这样充分的自信,他才能让韩冈放手施为。

    像韩冈这样才能卓异、又是年轻有为的英才,章惇能信而用之,换个说法,这就是宰相气度。

    章惇决不是简单的人物。李宪很明白这一点。但他的人品不被天子甚至王安石看好,李宪也知道这一点。

    在王安石的重要助手中,章惇升官的坎坷,远比吕惠卿和曾布要多。换作是曾吕二人,哪里需要像章惇这样,要去荆南冒一次风险,才能晋身两制。也不需要像章惇这样,要领军剿灭一个国家,才能有机会进入两府,他们要做的就是留在京城,辅佐王安石而已——曾布若不是犯糊涂,这时候也能进政府了。

    当然,韩冈升官的难度则更高,年龄的问题让他的多少功劳最后只能换到打了折扣的封赏。也不知之后天子会怎么安排他的职位。或许会让他留任在广西也说不定。

    但两人最后能达到的高度,李宪还是有数的。

    历经军政二事才出头的官员,他们的根基远远要强过一直在京中任职的官员。资历、经验积累起来的权威,都是日后进出两府,或是临危受命担任要职的前提。

    李宪自感来到广西、继而深入交趾之后,与他们还是亲近得少了。他虽是中官,一般来说只要服侍好天子、太后就足够了,但若是在外朝没有几个能支撑自己的盟友,日后想有所成就,那也是休想。

    统一了思想,接下来当然就是展开工作。

    燕达要负责督促蛮部,毁弃掉升龙府。拆毁城墙、废弃房屋,城中的交趾国人则分派给有功的部族。

    毁掉了城墙,即便日后因为地理和道路上的优势,升龙府或许会再次复兴,那也不能再是一座拥有坚固城防的坚城。

    而李宪则是要跟着章惇、韩冈率领主力前去海门。不过在动身之前,李宪却是来找章、韩二人,并不是有什么要紧事,而是有个提议。

    听了李宪的提议,韩冈是小吃一惊。这个主意也亏李宪想得出来,明明是个阉人啊,竟然能想到阴阳调和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宪他竟然拿着军中这些日子管不住下半身犯下的事为理由,提议从蛮部手中收回部分素质上佳的交趾女,一人分配一个,让他们带回老家去。

    李宪的提议看似有些荒诞,不过这也是好事,这正证明了李宪已经放开了想象力,一切以中国的利益为依归,不再把战争单纯的当成打仗、降伏了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提议,章惇当然不会反对。可以安抚军心的手段,从来只会嫌少,不会嫌多。

    “南下以来,军中上下都是,一个个都是正当年,而且眼下又是疾病多发,若能有个提振士气的方略,用一用也是无妨。”

    韩冈对杀人放火并不放在心上,但奸.淫捋掠的事,却是一直都要求军中严加管束。章惇也是如此,这可以算是儒生的洁癖。

    但身在军中,到了广西之后几个月,都见不到几个女人,下面的将校士卒憋得够厉害。交趾国已经完了,让参战的将校士卒有地方放松一下,并不是坏事。

    “可若是将校们以其为妻,那又该怎么办?”韩冈发问。

    以官军的兵力,如果按需分配的话,至少能一下刮走上万名交趾女子。如果是明媒正娶,交趾人就都成了官军的亲家,到时候各家亲戚一攀,留在蛮部手中的交趾人也就不剩多少了。

    “只能为奴为婢,不能为正妻,违者严惩之。”章惇冷笑着,“等他们回到关西旧地,隔着万里关山,也没什么关系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倚兰带着自己的俩个儿子坐在一辆马车上,前后都是围满护卫,已经到了该上京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抬眼望着远方的升龙府。数以千计的人丁,甚至一头头大象,正在城墙边的工地上,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。

    他们竟是要拆毁升龙府的城墙!

    交趾多雨,当年为了筑起这道城墙,不知费了多少气力,如今却要一举尽废。

    倚兰泪水盈盈,亡国之人,已经没有愤怒的权力,除了哭泣就什么也有没了。

    如果问如今,正在蛮部的皮鞭和棍棒下做着苦力的交趾国人,他们最恨的是谁?第一个就是李常杰,第二个就是倚兰和他的儿子乾德。

    大宋要灭亡交趾,就绝不会允许他们成为人心所向的目标。反倒是杀生成仁的洪真太子,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就变得高大起来。

    在随军北去的交趾君臣频频回头,难以割舍的望着家乡,而官军的主帅和幕僚们正在商议着该如何维系大宋对交州的控制。

    除了韩冈开海的计划,还有人想到了其他各式各样的方案。

    大部分被否定,但有一项是绝对没有问题的,只是韩冈不怎么喜欢。

    “标铜立柱?!”韩冈嫌恶的微皱起眉头,这是钱多了烧得慌。

    汉故伏波将军马援是怎么在交趾下的手,这标铜立柱的典故韩冈当然知晓,“但将几万斤的铜柱立在交州,只会遭贼惦记,如今可不是汉时,人心不古啊!”

    当真不如立一座京观实在。

    不过韩冈在交趾,可是不想杀生太多。只是砍脚趾,不过是施肉刑而已,面上刺字可也算是肉刑,同为肉刑,没有谁更仁慈的说法

    而章惇是肯定希望标铜立柱,这是千古留名的盛德之事,他哪里可能放过这个机会,韩冈看得出着一点,也不好说自己反对,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,花钱而已,由着他们玩好了。

    海门即将开始修建,而升龙府就要成为废墟,不过真正的变化还是在朝堂之上。天子、两府在得到了安南行营靠着区区五千关西援军,一举灭亡了交趾的捷报后,对于朝堂上的变局,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?

    自从丰州和鄜延的战事,以大宋官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之后。京城之中,越来越多的人在议论着官军会何时起兵攻打兴灵,剿灭西夏。更有一众人等,已经开始在想着收复燕云来了。

    尽管朝廷没有公布,也没有承认,在丰州的党项军中,隐藏着一队辽国最为精锐的皮室铁骑。而这一队皮室军,却为官军轻易剿灭,官军甚至连损伤都没有多少。

   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皇宋官军已经拥有了压倒西北二虏的强势。如今在民间,大半百姓一说起此事,都有着一股扬眉吐气的舒畅。

    不过如今议论得更多的,还是正在鏖战之中的交趾战事。

    从门州大捷的捷报飞传京城之后,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战事,便成了京城人现下最热门的话题。而前两天,官军已经攻打到了富良江边,与退守升龙府的交贼隔江而望的捷报,更是让京城中一下沸腾起来。

    只差一步就能灭国了,从太宗皇帝平灭北汉之后,百多年来,大宋都是以内守为主,哪里还有举兵灭国的记录。

    章惇、韩冈、燕达、李信这些将帅的过往功绩,都给人拿出来在嘴里嚼着。人人都在说着,有着如此战绩煊赫的名帅良将,拿下升龙府当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每一间酒楼茶肆,都能看到一帮子闲人,在高谈阔论着官军该如何打过富良江,一个个仿佛都成了运筹帷幄的谋士,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议论在酒桌茶桌上飞来飞去。

    “想不到还有说要让飞船送人过江……当真是可笑了。”蔡京摇着手上的酒盏,“富良江岂是这般容易过的?”

    “元长这话说的,官军都已经打到了富良江边,以章子厚和韩玉昆的心思,他们肯定是要杀去升龙府,将交趾王拿来京城。”与其对饮的上官均摇摇头,“再不好过,还能比得上黄河长江?交趾现在可不是多余的季节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水势如何?而是有交贼拦着。”

    “官军对上交贼,都是以一当百,前番可是有先例的。”

    蔡京放下酒杯,正色道:“愚民无知,怎么连彦衡兄也糊涂起来了。韩冈之前能在邕州大胜,那是因为交贼当时已是师老兵疲,再加上官军出其不意、掩其不备,方才一举功成。可如今南讨交趾,整整耽搁了一年,交贼早有所备。”

    “若当真有所准备,怎么官军这么快就已经打到了富良江边了?”上官均反驳道。

    “彦衡兄,可知何为坚壁清野?”蔡京说道,“自从官军攻入交趾境内,算得上大战的,只有一个门州……”

    “元长!”上官均的脸上满是难以认同,“难道忘了前天传回来的捷报?”

    蔡京微微笑了起来:“门州一战,格毙的交贼主帅是乾德亲叔,人称洪真太子。而前两天的捷报,说是大败数万交贼,斩杀的主帅又是何人?只不过一个州官罢了!交趾有多大?一个州中就能点起数万兵马?不过是吹嘘而已。实际上,门州之后,官军再没有与交贼主力交手过。”

    上官均声音便是一滞。

    蔡京继续说下去:“以现在的情势看来,交贼的主力全在富良江对岸。如果小弟是李常杰,便会将江上的船只全都毁掉或是收到南岸去。包括蛮部在内,总计十万兵马要吃要喝,交贼坚壁清野后,粮食哪里来?而且还要设法过江,又要耽搁多少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过江哪里会那么难!”

    蔡京叹道:“交趾能渡海攻打钦、廉,他们的水师不会是摆设。”

    “论工匠手艺,交趾如何能与中国相比。官军打造的战船,绝不是交趾人能抵挡得了!”

    蔡京哈哈大笑起来,“造船哪里有可能这么容易!新伐下来的木料,要用三五年来阴干,没有木料,没有铁钉、没有桐油、没有丝麻絮料,哪里能造得出战船来?”

    见上官均还是不服气,他抛出了最为有力的一个证据,“想必章、韩二位招讨在交趾如何处置当地人丁的手段,兄应该听说了吧?”

    上官均板着脸:“交贼掳掠汉人为奴,让中国之人为其做牛做马,也该有此报。”

    如今官方的宣传口径,就是依照安南经略招讨司的奏议,将交趾人在钦州、廉州、邕州的罪行,以及被掳去交趾的百姓所受到苦难加以宣扬,以维持复仇的正义性,明明白白的说是要以直报怨。只是砍掉脚趾,已经是很宽宏大量了,而且动手的还是蛮部,官军只是作壁上观而已,怎么说都没有错。

    “将叛贼魁首论以国法,但古往今来哪有问罪百姓的道理?都是胁从不问。外面都说章子厚、韩玉昆这么做着实痛快,可仔细想想,若是能将交趾百姓安抚,让他们成为皇宋子民,哪里会放弃?就是做不到,才会选择放手,让蛮部来清洗。不过这驱虎吞狼之计,一个不好就是养虎为患,故而又有了刖刑一策。”

    蔡京叹了口气,“为了日后南方安定,章、韩两位,算得上是殚思竭虑了。可这些手段里面,能看得出他们有把握攻下升龙府吗”

    上官均一时无从辩起。

    “虽不敢说升龙府肯定打不下来,但多半很难,一个不好,还能让交贼扭转战局。现在也只能指望章子厚、韩玉昆能见好就收,不要让官军尽数折在富良江畔。”

    蔡京重新拿起了酒盏。

    如果升龙府当真能打下来,这二人的气运和手段,那就太过于惊人了。不过这世上,哪有这么多好运的事。一国之都要是一万人马就攻下来,官军都能打到辽国上都临潢府去了。

    他正这样想着,就听见楼下一片蹄声响过,几名骑手接二连三的从道路奔向宫城,人人高高举起宣扬捷报的露布,从酒楼下飞驰而过,沿着他们经过的大街突然间暄腾起来,多少人在奔走呼喊,“官军攻下了升龙府!”

    “官军攻下了升龙府!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赵顼正在患得患失之中,章惇、韩冈能以万人之军势如破竹的攻入交趾境内,他当然是欣喜欲狂。但危机也在其中,这一战实在是顺利的过了头,顺利得让赵顼都在怀疑交趾人有什么阴谋诡计在酝酿。

    王安石这几日脸上的忧色也是越来越重,一直都在为交趾的战局担忧。毕竟真正堪用的兵力只有西军和荆南军总计不到七千人。而且攻入交趾境内,只有寥寥数战,李常杰、宗亶这样知名的将帅都没有出动,怎么看是在故意吸引官军深入。

    天子、宰相都是同样的想法,而两府之中的其余宰执也都不看好章惇和韩冈的冒进。交趾人坚壁清野的行动做得太明显了,门州之后再无大战。身为宰辅,他们得到的消息远比外界要详尽,如何看不出来交趾人的计划?

    只是没人能下定论,说官军一定打不下升龙府。就连吴充也是一样,他在韩冈身上马前失蹄的次数太多了,只能揪着章惇、韩冈的行事来批判和弹劾。

    毕竟那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,而是几十万人一齐受刑,可以说是史无前例,比起屠城还要骇人听闻。虽然招讨司设法将此事交由让蛮部来做,而其中隐藏的用心也得到了天子的认可,但吴充实在是难以忍受,不过该说的早就说了,天子不理会也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今天要议论的也只是到底要不要下诏让章惇、韩冈两人相机行事,不要硬攻。不过从时间上算,诏令传达过去后,若能过江肯定已经过江了,若过不了江,那么以章、韩二人的才智,多半也会选择及时撤军,等到主力援军到达之后,再次出兵交趾——就在二十天前,预定中的第二批四千援军已经出发南下,而第三批则是因为河北局势依然严峻,而要再等上一阵。

    只是这件事并没有讨论得起来,刚刚上京来的元老——知应天府、兼宣徽使的张方平,上殿之后,只说了几句公事,便立刻抨击起了安南经略招讨司的两名主帅来:“章惇韩冈在交趾倒行逆施,不施仁义,仇怨将百年难解!日后交趾不顺,举兵犯境,二人岂能无罪?!”

    赵顼心中不愉,脸色一沉,“难道交贼在钦、廉、邕三州大肆屠戮,这样的仇怨只要三年五载就能化解了?张卿岂不闻虽远必诛四个字?交趾兴兵十万犯境,家家户户皆有出兵,论以国法,谋叛者株连三族,即以交趾论,其国中何人无辜?”

    李乾德是得到大宋册封的郡王,率土之滨的说法,更是不能否认。交趾是大宋的属国,李乾德是大宋的臣子,交趾百姓也要受到大宋的管辖,如果附逆反叛,以宋律论罪,当然不能说有错。

    “如果当真是虽远必诛倒是好了。”张方平摇头叹道,“数十万刑余之人,必会对皇宋恨之入骨,所以臣才会说着怨恨会延续百年。”

    只要杀光了,便不会有事,但手尾不净,仇恨便会代代流传。没人能想到张方平的意思竟然是这样,连赵顼都愣了。

    张方平板着脸,神色更加严肃,“招讨司行事如此残虐,将交趾男丁尽数施以刖刑,这岂能吓阻交人反抗,只会更增添他们的坚守之心,想要强行打过富良江去,官军损伤必众,也难见功成。且用兵万里之外,民夫转运困苦,为中国计、为百姓计,还是尽早下令撤军为是!”

    吕惠卿心中冷笑起来,说过了半天,果然还是这个目的。

    “陛下!陛下!安南招讨捷报,官军已破升龙府!乾德出降,李常杰畏罪自尽……”拿着捷报便兴冲冲的冲进殿上来的石得一忽的愣了,为什么前面转回头来的张宣徽脸皮红得发紫,眼神就想要吃了自己一般?

上一页 《宰执天下》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