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->《宰执天下》->正文

第五卷 六五之卷——汴梁烟华 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(4)

    折家的核心密会,折可适等有幸与会小字辈都只能站着,听着叔伯们的对话。折家的规矩如此,长辈们说话,小辈没有资格随意插嘴。即便是折可适,被郭逵看重,称为将种,日后基本上就是下一代的家主,可照样是没有特殊的待遇。

    折克忠眉宇间怒气缠绕,“一帅无能,累死三军。高永能和曲珍,还真是冤枉,到时候,少不了要问罪!”

    “还得看运气,西贼来得迟了,修好城民夫一退,粮草囤积上来。盐州城就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了。”

    “西贼濒临亡国,哪里还可能耽搁时间,要筹措粮草和运输的畜力,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绰绰有余。这几日,要不去攻盐州,除非是嵬名家和梁家想去东京城逛樊楼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回,能保住西军的元气,就是万幸了。”

    “打仗哪有一直赢的道理,输输赢赢,习惯了就好。”苍老暗哑的声音响了起来,上一辈中硕果仅存的折继长,坐在现任家主折克行身边一直都没有说话,这时忽然开了口。老家伙咳嗽了两声,抬手抹了一把脸,像是刚刚睡醒了一般,“胜败兵家常事,还有什么看不开的。”

    三川口等三次惨败的时候,老家伙就在军中,更是亲身经历过旧丰州的陷落,亲眼看到从唐末便与折家一般世镇丰州的王家与之偕亡,然后折家的府州就给割了一块过去成为新丰州的地盘。这些年,官军翻了身,将党项人压着打,说解气也解气,但也不过如此,想要一举灭亡西夏,折继长从来没有这么奢望过。

    他站起身,反手捶了捶腰,叹了一声,“年纪大了,经不住困,老头子先去睡了……”在子侄们的目送下,他向厅门走了几步,突然又回头过来,“当真灭了西夏,胜了契丹,还不一定是我们折家的幸事,凡事多留心几步,为日后着想……顺着大势走!”

    盐州城外,漫卷的黄沙之中,是一声声有气无力的号子。奔走于城墙上的身影,在沙尘中忽隐忽现。起起落落的木桩,慢悠悠的将黄土一点点的夯实在城头。

    “这要拖到哪一天?当初修罗兀城也没见慢到这一步。”高永能正全副武装,盔甲都穿上了身,在甲胄外还罩了一身官袍,透过风沙,看着忙碌中的城防工地。

    不远处,一名监工在民夫们中间来回转着,时不时就是一鞭子上去。被鞭打的民夫速度快了一点,但等监工绕过去,就又慢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李转运提拔了一群泼皮,只管杀人、鞭打,也不见城墙修得更快。”高永能看着这一幕,抱怨着。,

    “少说两句吧。力气用在西贼身上。”高永能的身边,老将曲珍没什么精神的搭着话。

    两人一同守候在盐州城的南门外,在他们身后,几名偏裨将佐则是扶刀肃立,动也不动。

    为了加固、加高城防,盐州城正在大兴土木。现如今,周围十里的城池四壁正同时开工,以求加快进度。

    城壕已经拓宽了一倍,掘出来的泥土全都成了城墙的一部分。等到城墙完工,再将引走的水流引回来,盐州城便能拥有一道三丈宽的护城河,若能深掘出几个泉眼,

    但大兴土木的另外一面,便是遍地的沙尘黄土。掘出来的黄土,被秋风一吹,就成了漫天的沙尘。一阵清风过去,城里城外就登时多了一层黄沙。

    高永能挂着脸望着南门外的工地,只要一张口,带着咸味的沙土,就直往嘴里钻。要是往日,将口罩一戴也就没事了,可现在是在恭迎徐学士,不恭敬的举动,还是能免则免,省得被记恨上。高永能是不怕徐禧拿自己开刀,徐禧还不够资格,但自家的子侄亲信不少,得防着被牵连。

    这股子郁气,既然不能在徐禧面前发泄,也就只能累着高永能身边的曲珍的双耳,“盐州本地征发了一万多民夫,从环庆又是送来一万,怎么两万人一齐上阵,这城防才完成了一半?难道要等下雪时再完工。{手、打{{吧}”

    曲珍叹了一声,说到了心里正烦的事,最终还是搭了腔:“民夫少一点,给他们口粮多一点,也许还能快上几分。”

    制盐是一项消耗大量人工的产业。故而盐州的人口在银夏之地,是超过宥州、夏州的大城。但盐州城的规模,却并不是。盐州之所以能成为西夏的财源,靠的是城北十里之外的盐池。城池本身无足轻重,在这里修筑高大的城墙并没有太多的意义。

    蛮夷不擅生产,青白盐池的盐丁大半是汉人。而且日后盐池重启,还要靠盐丁们卖力,对他们不能过于苛待。连同他们的家人,全都得养起来,这就是一万多的人口。即便将党项人全数撤走,整个盐州的人口还是几近三万。

    这些盐州百姓在官军夺城之后就逃散了一部分,剩下的在官军的驱使下,投入到了筑城的劳作中。算是以工代赈,不仅仅是让他们吃饱,而且还得有多余的份量,让他们拿回去养活家人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为了尽快将增筑的工程完工,徐禧又从后方调集了一万民夫。想要在四十天之内,将工程全部结束。

    但民夫和他们的家人加起来有四万,在盐州驻守的官军近三万,东面一点的宥州还有一万大军,光是为了给八万人——另外还有六千多战马——补充粮草,就让环庆路伤透了脑筋。战事已经持续几个月下来了,陕西的民力几乎都耗用殆尽,经常有补给不上的时候。军粮无人敢克扣,所以减少的只能是民夫们的口粮。吃不饱饭,当然也做不了力气活,逃亡的民夫一天比一天更多。

    便因如此,预计四十天完工的城防,到了一个月的时候,才完成了一半,至少还要一个月。高永能怎么看都不觉得

    “盐州这个地方,筑个什么鬼城?!党项人又不会攻城,两丈半和四丈有多少区别。神臂弓往下『射』就是了。兵精粮足,就是草就的军营都能守,有城墙的大城有什么不能守的。我只要四千本部,将京营的那群白痴都调回去,守住盐州的把握,我还能多上两成。”高永能愤愤不平的说着,向右手边瞪了一眼过去。

    就在十几丈外,除了高永能和曲珍这一群西军的将校,也有一群身着武官服『色』的汉子,高高低低二十七八人,也在窃窃私语,不知说些什么。那是来自东京开封的一众京营将校,盐州城中,两万京营将士便是他们的属下。这一群人占着从南门延伸出来的道路的正中央,明显比站在路边上高、曲二人所领的西军更加得势。

    西军和京营两边泾渭分明,互相之间连话也没有多一句。相对于跟在曲珍、高永能身后的几名校尉各自静默肃立,京营那边的声音就大了许多。主将们说话不足为奇,下面的军官也都在窃窃私语。这在军纪森严的陕西禁军中,是不可想象的。

    这就是徐禧要用来抵挡西贼决死反扑的主力。

    看到他们,再想想徐禧,曲珍和高永能都对近在眼前的战事,悲观至极。都想找个由头离开盐州,不在这里担惊受怕。被连累得一世英名尽丧怎么想都不会甘心。

    就是保住盐州的局面又如何,统帅之功是徐禧的,军功的大头是兵力更多的京营的,自家不但没多少功劳可领,还要冒着大风险的拼死拼活。对于点名让自己留下来的那位,曲珍、高永能可是厌烦透了。

    他们也是在军中几十年,与不少文臣打过交道,名震天下的夏悚、范仲淹,少年得志的韩琦、韩冈,各『色』人等都都见识过。但如徐禧这般不靠谱又惹人厌的顶头上司,还真没见过几个。

    说起来两人都宁可放弃盐州的功劳,也要离得徐禧远远的,可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他们的想法为转移。领军镇守盐州,陪着一群京城来的衙内兵,一起等着西贼攻上门来,还有比这个更憋屈的吗?

    高永能狠狠的啐了一口,将心头的不屑、愤懑连同嘴里的沙子一起啐了出来,“一群废物,在金明池里踢球不就好了,跑来争什么功劳。也不扯开裤子低头看一看,软得都站不起来的鸟货,还想上阵跟人厮拼。”

    南方的远处尘头大起,一小堆作为先导的游骑已经快要到了近前。

    曲珍和高永能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,

    片刻之后,徐禧和千名骑兵就到了盐州城下。

    西军、京营两边的将校一齐迎上去,向徐禧行礼。

    半月不见的徐禧依然是自信满满,看到城防的进度,虽然变了一下脸『色』,但立刻就又浮现起自信的微笑:“本来还担心最近的风沙太烈会阻碍筑城,但现在看看,还是比预计的要好。”他朗声向众将宣示:“故善战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。官军占据了盐州,西贼就得拿『性』命来拼。穿越瀚海而来,人困马乏,粮秣又难以补充,只消能守上半个月,西贼将不战自溃。就算他们能咬牙坚持,从环州、夏州来的援军,也能让他们有去无回!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狂风卷着沙尘,劈头盖脸的迎面砸来。种朴披着连帽斗篷,又用口罩蒙着口鼻,低着头,沉默的驾驭坐骑向前行进。在他身边百余名的骑兵,正踩着前人留下的脚印,步步向前。

    依照朝廷的命令,一旦西贼举兵攻打盐州,屯兵夏州的鄜延军是要出兵救援的。尽管他父亲另有盘算,但在第一时间把握到西贼的动向,同时保证沿途的安全,照样是免不了的。

    种谔治军严明,种朴身为他的儿子也没有多少优待,被派出来巡视无定河北面的荒漠,以防西贼偏师埋伏于此,等待伏击援军的机会。

    在风沙中行军,仿佛是盲人瞎马,眼前是黄蒙蒙的一片,除了脚下的一小片地,什么也看不见。幸好种朴身边有着精心挑选的识途老马,在这一片土地往来了几十年的向导,知道在荒漠中哪里有水源的存在。就算有黄沙遮蔽视线,也能准确的指引着种朴的这一队人马,往前方的水源地暂时落脚休息,避一避风沙。

    种朴一行,一心想赶去前方的水源地暂避风沙。但这一场沙尘却在他们的行进中,莫名其妙的消失无踪,转眼之间,眼前不再是昏黄一片,抬头便可见到澄蓝的天空。

    可这时候,种朴和他麾下的四百余名骑兵,却没有了抬头望天的余暇。就在他们的侧面,出现了一支军队,观其前进的方向,也是荒漠中的那一个绿洲。

    两军相隔仅有一里,快马转瞬可至。以战马的速度,可算是近在咫尺。方才是因为风沙阻隔了耳目,现在风沙一停,两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。

    “那是哪一家的兵马?!”种朴大惊,眯起眼睛神『色』紧张的望着对面。

    对面的骑兵大约三百骑上下,比自己这边人数稍少一点,但随行的马匹数量却几乎多了一倍。种朴手下的这个指挥,已经是难得的一人双马——一战马、一骑乘——而对面的马匹数目,感觉就像出来放牧的牧民。

    尽管从与骑手的身材对比上,看得出那些马匹都不是太出色,个头不高,体格较小,但架不住数量多得惊人。能在坐骑上这般豪奢,显而易见绝不是大宋这一边的军队,而且种朴见识过的多少支铁鹞子,都没这般阔气的。

    虽然对方不知来历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他们绝对是敌军!

    瞬息可至的距离,没有观察等待的时间,种朴当机立断,没有丝毫犹豫的下令:“吹号!举旗!”

    随着种朴的暴喝,苍凉的军号吹向云端。掌旗官双臂使足力气,用力一抬,将收起的军旗高高举起,殷红的旗帜呼啦啦在风中舒展开来。

    这是战斗的信号。

    宋军的骑兵们立刻向着旗下汇聚,绵长的行军队列开始飞速的收缩起来。

    而对面军队的反应同样迅急,三声号角响过,一名名骑手就在马背上飞身换马,而后就向着宋军这里猛冲过来。

    一道道黄尘在马蹄下卷起,在奔马的洪流之后汇聚成一条黄龙。这一群骑兵,起步时前后不一,但散乱绵长的行军队列在奔驰中自发的转换为衔接紧密的冲击阵线,完全省去了聚兵列队的步骤,骑兵战术运用之精妙,竟远在宋军之上。

    来不及换马了!种朴心中叫着不妙。

    聚兵,换马,然后冲锋,这是宋军骑兵进入战斗状态时的一贯顺序。但突然间出现在近前的对手,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准备的时间。

    没有换马的余暇,就算换了马,缺乏足够时间起步提速的骑兵,还不如步兵管用。种朴也并不觉得,自己麾下的这群骑手,有资格与对面的敌军在骑术上一较高下。

    转身逃跑——或者叫转进——的念头在种朴脑中一晃而过,但立刻就放弃了。胯下的坐骑驮着他在风沙中走了半日,又是专门用来代步的乘用马,跑不了半里,就会给敌军追上。

    “刘庄,回去报信!”种朴急急的遣了一名亲兵,随即翻身下马,喝令道:“取弓,下马!”

    跟随种朴出来的这一支骑兵,都可算是精锐。种朴又是种谔的嫡亲儿子,说话管用得很。听到命令之后,纷纷下马,抓起刀枪弓箭就列队布阵。摆开的阵型,比起之前在马上的时候又聚拢了一些。

    只是一转眼的功夫,越来越近的敌方骑兵,已经让人能分辨得出他们身上具体的细节。

    种朴在调整阵型,安排人手看管马匹的时候,也不忘紧锁着越来越近的敌骑。

    完全陌生的旗帜,完全陌生的装束,甚至连进兵时的号角声都与种建中所熟悉的铁鹞子截然不同,这是一支他从来都没见过的骑兵。

    一股寒流从脊柱传上来,差点让心脏停跳。种朴立刻就想起了一直都在心头中缠绕不去的忧虑,难道是契丹人已经决定发兵帮助西夏了?但狂奔而来的敌军,与种朴曾经听说过的契丹服饰仍有着一点差别,一丝侥幸在心底的黑暗中冒起。

    身边的向导突地打起了摆子,黄了面皮,颤声道:“娘呐,那……那是北面的兵!”

    “是黑山威福军司【河套】?”种朴犹然抱着最后一份希望,那是西夏最北面的一个统军司。

    “是阻卜【即鞑靼,蒙古前身】……”向导挤出一个哭一般的笑脸,“是北方草原上的阻卜人!”

    “阻卜……是什么都无所谓了。”

    并不是说听到非是契丹人,就让种朴安心下来,而是他已经没有多余心力去在意了。一里的距离,只剩最后的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蹄声已经充斥在耳中,种朴拔出腰刀,斜斜指向长空。

    下面的士兵在种朴做出这个动作之后,便被都头、队正们催促着举起了掌中战弓。

    骑兵不会携带神臂弓,也不会携带斩马刀,骑兵装备的胸甲更是只有冲阵时才会装备,寻常出巡,连营门都带不出来。

    一般骑兵在马上的武器只配备有加装了倒钩的环子枪,军官多个铁鞭,弓箭则都是有的。近年来钢铁产量大增,四百人都有柄腰刀。此外种朴所领的这一部兵马,还加配了杀伤力很弱的诸葛连弩,算是给骑兵的优待。

    借助不了战马的冲力,锋锐的铁枪毫无意义,骑枪要比步卒所用长枪短了不少。而弓力甚绵的诸葛连弩,发射速度很快,却都是用来惊吓敌军战马,作为不擅马战的骑兵们的秘密武器。而现在在全军下马之后,真正能派得上用场的,只有弓一张、刀一柄,然后还有短枪一支。

    不过宋军缺马,故而对骑兵最为珍视。能成为骑兵,弓马娴熟乃是第一条。下了马后,一干骑兵都可算是步卒之中的佼佼者。

    脚踏实地,骑手们张弓搭箭。随身携带的一壶二十支长箭也许只能支持片刻工夫,但在箭矢用光之前,没有哪家的骑兵,能在正面相抗中压制他们分毫。

    但他们身上的的压力也绝对不轻。区区三百骑兵的奔驰,迎面过来时,却有千军万马的气势。

    许多人的脸色越发的难看,握住弓箭的双手不由自主的颤抖着。而种朴喉咙有点发干,心跳得很快,掌心莫名其妙的冒出汗水,后背也是黏黏.湿湿的好不难受。

    “百步!”当敌军立刻就要进入弓箭的射程,多年来接受的教育,让种朴收摄起心神,“都准备好了,举弓!”

    四百余人听命,哗的一声,几乎就在同时举起掌中的战弓,而一支长箭也搭到了弓身上。

    也就在这短暂的几秒钟,敌军狰狞的面孔已经看得很清楚了,甚至似乎感觉到了对面的人马喷出来的热气。

    种朴的双眼中只剩坚定,掌中长刀向下用力一挥,用着最大的气力怒吼着:“射!”

    四百骑兵同时松开弓弦,爆裂般的弦鸣,响彻无定河北的荒野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“余古赧该到。”燕京析津府的宫城中,耶律乙辛一圈圈慢悠悠的踱着步子。

    “这两天就会有消息了。”萧得里特恭声回道。

    耶律乙辛走了两步:“他的八千骑虽不算多,赢也是不一定能赢,但吓一吓南朝还是没问题的……宋人就算分清阻卜和大辽本部的区别,也肯定会乱作一团。”

    一直都是辽国西北藩属的阻卜部族出现在西夏,其政治意义远在军事意义之上,之前的恫吓重复千遍,也比不上八千阻卜骑兵的出现。

    萧得里特谄笑着:“南朝的君臣听说,肯定是会吓得魂飞魄散,尚父说什么就是什么。岁币翻倍,割让土地,都在情理之中,到时候,就看尚父想要哪一条来实现了。”

    “能多个十万岁币就够了,我也不贪心。”耶律乙辛笑着说道。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,心情也越是放松。

    他要的是稳定自己权位的声望,无论是胜利、土地还是岁币,只要能从宋人那里得到一点实质性的好处,就能压制国中的反对派。如果这一次能成功,不但能斩断宋人对西夏伸出的贪婪之手,还能轻而易举的将所有反对派斩草除根。

    “余古赧领兵去了西夏,下官就有些担心磨古斯会不会趁这个时候做出些亲痛仇快的事来。”

    阻卜是个大的范畴,其下分作三部,东阻卜、西阻卜和北阻卜。

    余古赧是西阻卜的一员,靠西夏最近,关系也亲近,甚至与党项部族经常联姻。而磨古斯则是北阻卜的大首领,麾下上万帐,控弦三万,乃是阻卜诸部中实力最强的一部。

    阻卜诸部都穷,故而秉性凶悍。起家于草原之上的契丹,对其极为提防,严禁铁器输入。偶尔为了压制某个大部族,甚至还禁盐禁茶。只是这些年,北阻卜以磨古斯为核心,乌鲁古河和薛灵哥河附近的部族渐渐有联合起来的趋势,放在西北路招讨司和阻卜大王府的几万人,已经越来越难以压制住磨古斯的野心。

    相对而言,东阻卜和西阻卜就比较听话了。这一次促成西阻卜南下,不仅仅是西夏拿出来的好处,耶律乙辛的默许也是一条。耶律乙辛不打算让契丹本部赤膊上阵,那么让阻卜却帮个忙,也就是正和他心意。

    这几年耶律乙辛要专心于国中,外围的藩国部族暂时很难分心去压制,能放出去祸害宋人,可是难得的机会。对于百多年来,断断续续的不断举起叛旗的阻卜诸部,眼下就是听话的东、西两阻卜,多死些人也不是坏事。

    “余古赧的能力如何不好说,磨古斯的野心也不好说,但他们中间有阻卜大王府盘踞,这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的消息,都是好消息。”耶律乙辛最大的希望就是他的职位稳如泰山,而眼下则是给了他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,“只要能削减西夏和阻卜的人丁,什么买卖都是好事!”

    战争已经开始了。

    当丰州外围的蕃部受到不明身份的敌军攻击的时候,韩冈知道,战火已经重新燃起。

    三天内三个村寨被毁,其中两个村寨被毁,来犯者将两个村子烧杀一空,能在杀戮中及时逃脱最后残存下来的,十中只有一二。据前去查探的官员回报,两座村庄几乎是鸡犬不留的情况。能吃的、能拿的,都不见了,男子被杀,女子被奸.淫,村中处处可见尸骸。

    连续两个村子被毁,还有一次是攻击不克,主动放弃。而且全都是选择在夜间进攻。这样的敌人摆明了就是来骚扰地方,散布恐慌。

    “不敢正面示人,足见其虚弱的,连妇孺也不放过,足可见其暴虐。但更为重要的,似乎他们不想让人发现他们的底细。”

    韩冈看了黄裳一眼。他还是经验少,有些东西都已经看出来,说话却没有说到点子上,不过能发现两处惨案的犯人在掩饰自己的身份,也算是有几分见识。

    “但做得如此干净利落,积年惯匪也很难做到,这样的情况在边地很是少见。”折可适在旁接话,为了此事,折可适成了派来报信的铺兵,到了太原,便被领到韩冈的面前,“……末将的叔祖亲自去看了之后回来,就说绝不是西贼做的,逃出来的人有好几个都说,那群贼子攻入村子后,互相之间说的不像党项话。”

    正是如此。韩冈赞许的轻轻点头。

    居住在丰州外围山间的蕃部,全都是党项部族。几十年来,西夏攻过来的次数没有十次也有八次,可从来没有说斩尽杀绝的。上溯几代便能联上宗,同为党项部族,纵使敌对,互相之间总会留着一点香火情,不会把事情做绝。就像折家将统麟府军出征西夏,也几乎不会劫掠当地的党项部族,而对于横山蕃,则下手极重。

    战阵上厮杀倒也罢了,赢了之后,抢钱抢粮甚至强抢女人回去,同样也是正常,但毫不犹豫的屠村,鸡犬不留,这样的恶性.事件,却几乎没有出现过。不过其中的关节,折可适还是没敢明说出来,只能含含糊糊的说一句,否则真相给传扬开去,对折家只会带来麻烦。

    “那依令尊的看法,究竟是谁下得手?”黄裳问折可适,“是契丹吗?”

    韩冈暗自摇了摇头。虽然是明摆着的事,会攻击大宋的,除了西夏,就只剩契丹。但韩冈总觉得这个答案太过理所当然,总有哪里不对。

    之前在代州的时候,辽人也同样攻破了两个村寨,下手也十分狠辣,但同样的斩尽杀绝之间,风格还是有差别的。就像两名连环杀人狂,除非是刻意模仿,否则都会有自己的风格。

    仿佛听出韩冈心声中的否定,折可适回黄裳道,“也不像是契丹人,在村中发现的箭矢全都是西夏的样式。而且据可适所知,自从官军开始大规模给战马镶马掌之后,不论西夏还是契丹,这两年给战马镶马掌的也越来越多,但从这一次的贼寇留下的蹄印上,却没有发现一匹镶了马掌的。”

    折可适说着,偷眼关注着韩冈的神色。如今世上有说法,给战马镶马掌也是他面前的这位经略相公的发明,好让本来马匹数量就不够的官军,不用担心战马因为马蹄磨损而无法派上用场。但将近来的一系列发明都附会到韩冈身上,最近越来越多见,甚至连神臂弓不知什么时候起,都成了他的功劳,反倒让折可适对此心中存疑。

    韩冈对这个情报细细思量。很有用的一个情报,解释了缠绕在他心头上的一个疑问,大体上是确定了之前袭击丰州、麟州的那一支神秘军队的身份,同时也算是对耶律乙辛打算使用的手段有了点眉目。

    抬起眼,却听到黄裳叹了一声:“可惜因为是夜袭,逃出来的人都没看清楚服饰。府州的骑兵,又没能追上那伙贼寇。否则现在早就能查明了他们的身份。”

    折可适的脸板了起来。不过这一次的事,的确是让折家丢了大脸。

    云中丰、麟、府三州之地,乃是折家的根本地盘,突然受到身份不明的对手的攻击,就像被一脚踩了尾巴的老虎,当即便上下动员了起来,派出了精兵去追击,也派了见识广博的官员去当地探视,但对于来犯敌军身份的探查,直到在折可适动身前来太原之前,都没有什么进展。

    “本来为了此事,末将家的九叔领军去追查了,但那群贼寇却往沙漠中逃走,突然间便不见了踪影,甚至没有留下什么痕迹。”

    折可适感觉那群贼人就像一抹晨雾,消散在日出之后。否则那么多人的追踪,怎么会一点踪迹都追查到?

    “并不是突然间不见,而是先退回沙漠,然后绕了个圈南下。麟州的连谷县外,就在两天前有一个村子被夜袭攻破,村里的情况与丰州相同,当是同一伙贼寇所为。”韩冈笑了笑,笑容中却没有一丝温度,“麟州的马递走得快,比遵正你早一步到太原。”

    “麟州?!”折可适失声。之前还往沙漠里逃去,现在就又到了麟州,追在他们身后的自家精锐肯定是被他们在半路上甩掉了,“跑得还真是快!”

    “以遵正【折可适字】你的看法,这伙贼寇的规模有多大?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?”韩冈问道。

    “规模很好推算,战马千匹,但人数只在三百到四百人之间,跟契丹骑兵一人三马的情况很相像,而如今的铁鹞子,因为连年向辽国进贡,已经只能勉强配起一人双马了。只是他们下一个目标……”折可适苦恼的摇摇头,“这还真是猜不到,是牵制河东兵马,还是想引开经略的注意力,都是有可能的,也都能解释得通。不过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过什么?”韩冈追问。

    折可适迟疑着,吞吞吐吐的说道:“只是末将觉得,关于这伙贼寇的来历,其实还有一种可能,能够说得通。”

    “遵正也觉得他们可能是阻卜人?”韩冈漫不经意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经略你……”折可适这一次真的惊得跳了起来,瞠目结舌,“怎么……”

    韩冈微微一笑,示意折可适做下,“这还要多谢遵正你,要不是你说贼人用了西夏的箭矢,却没有为马蹄镶上蹄铁,我也想不到这一伙贼寇,竟然可能是草原上的阻卜人。”

    太原府经略安抚使司衙门里的白虎节堂中,有着河东路最为精细的沙盘和舆图。河东周边势力在上面都有标注,其中也没有漏下西北方的阻卜。更重要的是京城中关于怎么对付辽人,由天子主持的军棋推演已经进行过不知多少次,而动摇辽国的根基,从辽国的外藩身上入手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手段,高丽、女直、阻卜是最常出现的字眼。

    折家直面辽国和西夏,心神全被这两个庞然大物所侵占,很难让他们的思维发散出去,折可适能够大胆猜测,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。

    而韩冈这般从京城出来的显宦,多次在武英殿上参观天子的军棋推演。当他得到了折可适带来的详细情报,就像是被拼上了最后一块碎片的拼图,却不用太多猜测,就推断出贼人最有可能的身份来。

    “拥有西夏的箭矢,却没有西夏、契丹已经流传开来的蹄铁。杀戮劫掠的风格与契丹人迥异。还喜欢用夜袭。这是我们所知道的这群贼寇的几条特征。”韩冈向折可适和黄裳解释自己的思路,“由此来推断一下。他们所拥有的西夏箭矢,肯定来自于西贼的武库。没有蹄铁,那就不会是铁鹞子、皮室军,而他们在村寨中犯下的罪行,也确认了这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夜袭,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,隐瞒身份是一桩,为了减少伤亡同样也是一桩,没办法确定。将之丢到一边。只考虑前面几点,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。临近西夏的部族,又有足够的实力帮助西夏,就只有阻卜。遵正,我说得可有错?”

    “经略说得正是。”折可适不知道韩冈一言即中的缘由,投向他的视线里平添了几分敬畏:“阻卜人受契丹所困,铁器绝少,箭矢甚至多用骨箭。出兵协助西贼,肯定从西贼武库中得到了许多兵器,故而箭矢皆是出自西贼。此外,他们援助西贼,必是先得到了契丹的命令,至少是首肯。没有西贼提供的的好处,阻卜不会赤膊上阵,没有契丹……耶律乙辛的允许,他们也不敢南下援助西夏。”

    “嗯,没错。”韩冈点点头,“正是这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以末将之见,阻卜南下的兵力当不会少,太少了,未免就太丢大辽尚父的脸。”折可适语带讽刺,“不过太多也不至于,一来西贼养不起,二来阻卜人也没那么大的实力。”

    韩冈完全认同折可适的判断,将种的绰号并不是白叫的。他沉吟着:“由此看来,阻卜至少五千,应当不会过万。”

    韩冈觉得五千到一万应该差不多是两边的极限了,正如折可适的推测,多和少的可能性都不大。

    “当如经略所言。”

    折可适双眼低垂,隐藏起眼中一闪而过的惊异。韩冈的判断虽然出自于自己,但就在听了分析之后,转瞬间便得到了答案,可见他对军事了解之深,正所谓盛名之下、固无虚士。

    “会……会不会是阻卜人私下里潜来助阵,只是得了西贼的收买,并没有得到耶律乙辛的许可?”黄裳的质疑一开始有点缺乏自信,但他看了折可适一眼之后,气势却莫名其妙的涨了起来:“由此一来,那一伙贼寇的兵力人数也能解释得清,藏头缩尾的原因也就找到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可能不能排除……要是真是这个原因,那就太好了。”韩冈笑了一笑,黄裳似乎是在针对折可适,这文人对武人的鄙视看起来几乎都是根深蒂固了,“……不过,事情还是得往坏处准备。至少这样不管怎么变化,情况都不会变得更糟,若是反过来可就不妙了。”

    黄裳一时沉默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那些阻卜部族没有那么大的胆子!”折可适则是三分不满、七分冷淡的瞥了黄裳一眼,若非他是韩冈的幕僚,有什么资格在这件事上插嘴?黄裳是韩冈的幕僚,的确得给他留三分颜面,但折可适却是忍不下来,小事倒也罢了,这等军国重事岂能由得书呆子说嘴:“如果仅仅是几个阻卜的小部族私自出兵相助,他们是不会过来攻打紧邻西京道的丰州。否则一旦事发,他们只有死路一条。只可能是耶律乙辛,那窃国老贼为人奸狡,阻卜人的出现,不过是他用来讹诈朝廷的手段。”

    韩冈一见折可适针锋相对,心中就叹了一声,这折可适还真是年轻气盛。正想打个圆场,却见黄裳拱了拱手,向折可适低头道:“黄裳受教了。”

    黄裳诚恳受教的态度,很有风度,但从折可适的角度来看,却等于是给他添堵。不过世家出身的折七郎还是很擅长应对这样的场面,立刻回了一礼,“还要多谢秀才的指点,指明了在下的疏漏之处。”

    两人一人一句,三两句话的功夫,就仿佛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芥蒂,言笑甚欢起来。

    韩冈一切都看在眼里,很有几分欣赏他们这样的作派,要是他们针尖对麦芒的斗起来,那就让人失望了,幸好不是这样。不过也该打住了,韩冈没有时间陪两位闲人谈天,见折可适,只是要听一听丰州屠村之案的详情的,不是征询折可适的意见。

    关于目前西北将三个国家都牵扯进来的战局,议论得太多就过头了,这不是折可适、黄裳有资格掺和的话题。即便韩冈想对此做出些应对,应该是召集河东路经略司的主要官员和将领们来议事,然后向朝廷建议。集众人之智才是正途,可不是随便找两个人议论几句,拍拍脑袋就下决断的。

    招了属吏进来,点了汤。折可适喝过饮子之后,识趣的起身告辞。此是为点汤送客。

    折可适离开,韩冈啜着温热的香薷饮,皱着眉想着眼下的局面。黄裳不敢打扰,静静的守在一边。

    目前还不知道朝廷那里对于阻卜人的出现是什么样的反应,这是肯定要写奏章上报的,甚至还得在奏章中请罪——丰州、麟州都是河东治下,被屠了村,韩冈难辞其咎。

    抬起眼,吩咐黄裳道:“勉仲,你帮我拟一份请罪表,丰、麟两州的事,我总得给个交代。”

    此乃应有之理,黄裳没有多话,站起身,道了一声是,却是去内厅找笔墨写表章去了。

    只剩韩冈一个,一直保持在脸上的沉稳微笑,终于维系不下去了。咬着牙,从牙缝里迸着声音:“吕惠卿!徐禧!”

    之前确认了徐禧要镇守盐州之后,韩冈不顾自己仅仅是河东经略而不是任官陕西,写了劝谏的奏章上去,希望还能来得及挽回局面。但眼下阻卜人既然出现,韩冈明白,局势如同破堤的奔流洪水,已经不是区区几个沙包就能堵上了。

    要不是吕惠卿和徐禧贪功,根本就不用为区区几千阻卜人而担惊受怕。韩冈甚至不担心辽人出兵帮助西夏攻打夏州、银州——党项人的后勤体系根本支撑不住太多的兵力。而且补给线越长,中间受到攻击的可能就越大。

    当双方战力相差不大时,后勤决定一切。将战争的关键点放在盐州,等于是自曝其短。不过这时候后悔也罢,抱怨也罢,一点意义都没有。

    韩冈和折可适对阻卜人的推断,等种谔发现他们之后,必然能做出同样的判断。但种谔敢不敢冒险?他又能不能说服下面的将校冒险?韩冈对种谔没有一点把握。

    之前契丹人试图劫掠西陉寨外围村寨的时候,守在雁门寨的宋军如果有胆量,有实力,完全可以出寨迎战,堂堂正正的将契丹人的野心给砸烂,谅远在朔州城的萧十三也救援不及。可惜就是韩冈都不能下这个命令,他对河东的兵马没有信心,下面的人恐怕也不敢依从。

    ……对了,想到这里。韩冈突然惊觉,阻卜人南下的消息,种谔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?万一还没有撞上,就还来得及让他们做好准备。得赶快遣人去通知鄜延路,就不知道还能不能来得及。另外,发给京城的军情急报,也要尽快写好发出去,不能再耽搁了。

    但回到眼下的战局上,却只能暂且先看看后续。‘这一战的关键或许还得回到银州、夏州上。’韩冈想着。

    给京城的请罪表和军情急报同时发出去了,提醒种谔的急件,也通过马递发往鄜延。此外昭告河东西侧缘边各军州做好防范,韩冈也同时安排了下去。

    几件事一办,一时间,韩冈似乎就清闲了起来,连着两天,政务军情上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。

    尽管手上的事情依然很多,但经过了之前几个月的忙碌,韩冈的工作算是上了正轨,只不过他之前的精力有九成偏向了军事方面。太原府的政务,却还有许多地方亟需他关注。

    秋税就不用说了,今年的冬播也要开始准备——关键的是要将人力合理分配和调遣。一两个月之后,也就是小麦种植开始的时候,战争很有可能进入最为激烈的环节,那时候,河东要调动大量的民夫。不再眼前做好准备,到时候,可就麻烦了。万一明年太原的税赋大减收,第一个忍不住秋后算帐的甚至有可能是天子。

    但民夫的使用,是免不了的。转运粮草,在南方有船的情况下的确是不难,但四方的道路总在山中打转的太原,却只能依靠人力。每一次河东临战,总会有民夫逃亡、或是阖家远走的情况。而在转运的道路上,更多的被征集而来的民夫,每天都要挣扎在死亡线上。

    韩冈不想这样驱用民夫,效率实在是太低了。他也在考虑着怎么让尽可能少的征发民夫作为辅助。眼下就有现成的办法——轨道。

    河东是山区加盆地的地形,轨道想要在这里铺设起来,达到贯通南北的目的,韩冈不指望能在十年内成功。但如果是在盆地中铺设轨道,然后在山区则是利用旧有的山路,这样一来,为了后勤转运而征集来的民夫,就可以集中在几段山区,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畜力。

    不过韩冈想想就放弃了,这样的轨道,只能军用,在民用上成本就太高了,无法用商业收入来回补。而且想要修造长距离的轨道,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先期勘察,确定路线,将预算方案做好。河北轨道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,一方面是受到战争的影响,另一方面,也是先期的勘察还没有完成的缘故。却没办法在这一场战争上派上用场,等到战后再修造轨道,那还不如费点时间,连同山路一起设法铺设起来。

    在河北轨道还没有成功的情况下,缺乏足够的经验和人才,河东轨道的事,只能暂且先放到一边。韩冈现在在政务上,除了一名知府应尽的义务,另外还有心关注一下河东的煤和铁。

    粮食产量是要受土地数量约束的,一时无法改变。但原始的工业,情况却要好很多。

    钢铁是工业化的关键,韩冈希望大宋的十几个路,都能有一个煤钢联合体的出现,至少在几个大区域上,有足够多的钢铁产出——这还是很有希望的,后世年产万吨的钢铁厂,是关停并转的目标,但在眼下,就是一个国家一年的产量。区区一个万吨级的煤钢联合体,矿石和煤炭的需求量都不高,大宋的东南西北,基本上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。

    山西是浮在煤田上的。后世韩冈不止一次的听过这句话。而在听到朔州这个地名,韩冈就想起了后世的平朔露天煤矿。可惜朔州眼下在辽人那里。大同的火山火坑,韩冈在太原这里听说过几次,许多人当成是奇闻异事。煤层自燃的现象,证明了大同附近也有露天的煤炭矿藏,可惜那也是被辽国占据的地方。但在河东这里,还是有煤有铁的,也早有了生产,尽管规模不大,不过拓展起来也并不难。

    韩冈希望在他离开河东的时候,能留下一个足够大的钢铁工场。钱多了那是肥羊,而钢铁多了,却是震慑周边国家的武器。

    就在韩冈命人搜集河东煤矿铁矿的资料的时候,李宪重又回到了太原。

    时隔多日,李宪重又回到了太原。

    李宪抵达州衙前的时候,就看见两名穿着丧服的中年人被人用门板抬了出去,脸色蜡黄,有气无力的呻吟着,臀股处的白麻鲜红一片,向外渗着血,似乎是刚刚被板子好生教训了一通。而后又是一名荆钗麻衣的少妇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儿从衙门里出来,小儿亦是披麻戴孝,看样子像是母子。

    母子二人一出来,拥在两名中年人身边的几个男女立刻对这一对母子怒目而视,有人甚至诟骂出口。只是回头见到李宪一行的派头,又紧张的停了口。

    李宪看了他们几眼,心道这模样,多半是刚刚审结了一桩家产析断的案子。李宪没什么兴趣理会他们,便往衙门中走进去,被小吏一路引到韩冈的公厅中。

    “都知一路辛苦,未能远迎,韩冈失礼了。”韩冈起身跟李宪见了礼之后,歉然道:“还请都知少待,这个月百来桩案子的判状,今天就要发去审刑院。”他低头看了看桌上的卷宗,叹了一声,“眼看着就要天黑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请龙图自便,李宪就在这里等候。”韩冈熟不拘礼,李宪也不以为意。瞅瞅桌上高高堆起的卷宗,笑了一笑,就在一边坐下来等待。

    韩冈本来是想让人领着李宪去见客的花厅暂歇,但见李宪就在公厅中坐下,却也没说什么,改让黄裳去陪着他说话。

    韩冈埋首公务,李宪看了一阵后,低声问黄裳道:“今天审的是争产的案子?”

    “嗯,是兄弟争产。”黄裳点点头,“龙图以其母尚在,不得妄言分家,将提议分家的两人各杖二十,打了出去。”

    李宪听了点了点头,但又立刻觉得有点不对,回想了一下方才看到的场景,问道:“……可是继母?”

    “都知可是在进来时看到刘家人出去?”黄裳笑道:“正是继母。寿阳人刘玉德续弦之后又生了一个幼子。刘玉德月前病卒,其子刘大、刘四,为了多分家产,先是指称其继母刘王氏不是续弦而是妾室,又说其弟刘六不是刘家的亲生子,而是刘王氏携来。为此还买通了稳婆、邻里、族人,乃至县中和府中的胥吏……”

    “何至于如此!?”李宪惊讶了,多少人一起收买,不可能是为了区区几千几万,“刘家的家产值得他们这么费尽心力?!”

    “刘玉德在寿阳号称刘半城,光是在太原就有三个庄子,一百多顷田地,至于在寿阳乡里,就更多了。而且刘家在河东各州县,有数百处处上好市口的商铺。如果都知曾有留意的话,在晋宁城中都应该见过丰和号的牌匾。”

    “难怪了。”李宪点点头,光是黄裳所说的这些田宅,说不定都能有上百万贯了,就是放在东京城中,兄弟之间也少不得反目成仇,“难怪龙图会出面审理此案。”

    李宪这么说,可心中还是疑惑难解,以韩冈的身份,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大案要案,根本就没必要亲自上阵。就是有人敲了衙门外的冤鼓,交给府中的推官来处置也足够了。

    推官在名义上是知府的僚属,负责审理案件,一桩争产案,不该轮到韩冈出马。尤其是这件案子关系到几十万上百万贯的家产,韩冈违反惯例贸然涉足,难道不用避忌瓜田李下的嫌疑?

    黄裳似乎看出了李宪心中的疑惑,解释道:“这个案子涉及推官何必中的姻亲,依例避嫌。所以龙图就接手过来。不过也不只是避嫌了,”他不屑的撇了撇嘴,“都知你是没看到,府中这两天因为这个案子被龙图惩治的胥吏,有十一人之多。寿阳县中,还没有查,查出来更不知道有多少。”

    韩冈审阅着即将发去京城的一份份判状,黄裳和李宪的低语也传入他的耳中。

    每天呈送到太原府中的案子,并不是以刑事案为多,绝大多数的是普通的民事案。在韩冈经手的案子中,民事案和刑事案的比例,大约是十比一。而刑事案中,杀人案等重罪,更是只有百分之一二。

    如陈世儒弑母那等逆人伦的大案,更是几十年都不会碰上一次。一旦事发,甚至能震动一州、一路,直接送到天子的案头上。一个不好,就会给审刑院、大理寺乃至御史台穷追猛打。运气好点,也少不了教化不力的罪过,最轻也要罚铜二三十斤。

    幸好韩冈没有碰上人伦大案的坏运气,今天的这一桩仅仅是争夺家产而已,韩冈是在复核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,然后移牒寿阳县,将这件案子的涉案人都提来太原。

    作为知府,对下属诸县报上来复核的案子,经过检查之后,有问题的发回去重审,没问题的加以确认——一般需要着重检查的,是流刑以上的刑事案,以及涉及金钱和土地数目比较大的民事案。

    亲民官之所以地位特殊,就是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。军事、政事、司法和仓储运输,全都在亲民官的管辖范围。但事必亲躬是不可能的。作为州府一级的官员,韩冈已经很少直接断案。大部分州官,除非是上门敲冤鼓,才不得不升堂,而且升了堂之后,转给推官的也极多。

    其实亲自审这一桩案子,韩冈倒是有五成是想起了他的表弟冯从义,刘家争产几乎是冯家争产案的翻版。而且刘德玉本人,算是晋商中的头面人物,韩冈前几天收到冯从义的信,上面正好还提到了刘德玉和他的丰和号。

    丰和号刘家是晋商的中坚。这时候的晋商,还没有后世的气派,甚至还不如雍商在京城名气大,但什么都敢卖的胆子却半点不输后人。就如刘德玉,在北面的辽国也是有着许多门路。这也是冯从义的来信中所提到的。

    不过冯从义写信时,只是到韩冈任职河东,所以顺便提起了晋商中的几个有名的人物,却还不知道刘德玉已经病死。但他在信中,无巧不巧的提到了曾经在刘德玉续弦时,遣人补送了贺礼的事,使得韩冈在开审前,就对真相有了底,不至于被篡改过的文件和一干被收买的证人所蒙骗。

    刘家现在的情况,与当年冯家极其相似。当年韩冈的处理办法是直接让冯从义放弃了家产,来个损人不利己,一拍两散。不过当自己成了审判者之后,就不能这么玩了。

    通过对比邻居、稳婆和族人的口供,并检查过各项文书,韩冈将其中被篡改的证据一一罗列出来——事前确认了证据是伪造,从中寻找破绽很是容易,比起不知真伪的情况时要简单得多。

    文书被确认是伪造,所有经办此事的胥吏自然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。等到胥吏都被处置,剩下的证人也就好解决了,总共也就三天的时间,韩冈很轻易的就还了刘王氏的公道。当刘王氏续弦的身份被承认,那么接下来他的判决也就顺理成章。

    ——父母在,依律是不能分家的,这是孝道的根本。世间虽多有违反律法的情况,父母老病后,主动为子女分财,省得死后子女争产为世人所笑。但韩冈拿着律条为证,没人能说他判得不对,这可是遵守三纲五常、敦化风俗的典型判例。

    黄裳明显得对韩冈在这桩案子上表现出来的手段赞赏不已,甚至是崇敬,不知道韩冈是拿着答案找证据,还以为他是明察秋毫、洞悉情弊,“刘王氏入门的时候,是带了陪嫁的,虽然很微薄,但陪嫁就是陪嫁,也列了单据。给人做妾,纵使能带着私房,也不可能大红单子列出来。这个证据一查出来,就没得说了。而且伪造的几份契书上,签押和时间都有问题。龙图由此着手,将一干涉案的胥吏捉了,杖责、除名一条条下来,等传了人证过堂,还没等龙图细问,被收买的证人全都改了口……都是怕的!”

    “当是怕的。”李宪频频点头。

    这一次韩冈断案,多半是杀鸡儆猴。李宪如何看不出来?

    韩冈本来名气就大,到了河东,对地方军事上的影响力,就跟一干出外的宰执重臣一般,甚至犹有过之。再特意挑选几个错判的案子来审,顺便惩治了衙中的吏员,震慑了僚属,配合上他在民间的声望,在太原府里的局面也就打开了。

    出手毫不迟疑,以韩冈的手段,镇住衙中的一众宵小毫不费力。而接下来却没有深究,也省得追究下去,乱了人心。鬼才相信刘家的两个成年儿子,只收买了证人和胥吏。所谓推官何必中因姻亲避嫌,其中还不知有多少名堂。

    一贯都说韩冈才智高绝,但这一桩案子所表现出来的,不是才智的问题,而是他处事手段的圆熟老辣。一点也没有年轻人的毛躁。要是身边有老于世故的幕僚那还不算出奇,可李宪看过来,韩冈身边的门客幕宾基本上都是年轻人,皆是气学门下弟子,黄裳都算是老成了。

    “龙图声名早已闻达于天下。听到龙图要亲审,一干人等多半就慌了,等到一过堂,哪里还嘴硬到底的胆子?当年包侍制权知开封,许多时候,他问上一句,被审的全都是老老实实的答话,没人敢于欺瞒一句。”

    李宪拿着包拯来比韩冈,算是一句奉承,但黄裳倒没觉得不合适。包拯最多也不过一个直学士,韩冈可是正经八百的学士,且在民间的声望,也不比阎罗包老稍逊。

    “不过这个案子如此定案,刘六回去,就不知道能不能养得大。”黄裳叹道:“就怕有人贪于刘家的产业,铤而走险。小儿易夭折,一般而言,是没人会深究的。”

    有些富户晚年得子,成年的兄长为了不至于减少自己能分到的家产,对于幼弟往往都是杀之而后快,这样的案子其实并不鲜见。但只要是无人首告,官府根本就不会去追查。尤其是一般人晚年得子,往往都是妾室所生,没有可以依仗的娘家,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任人摆布。因为种痘法已经在河东逐步推广,居高不下的幼儿死亡率会有一个大的降幅,但要说降得多低,还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但李宪知道,黄裳的铤而走险,说的不是刘六的两位兄长,而是其他贪婪的黑手,“万一刘六夭折,刘家可就不妙了。就是当真是病夭,也会被说成是二兄害死。府中、县中的豺狼虎豹,不将刘家拆解入腹,恐怕是不会干休的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这个道理。”黄裳点头,“刘六一旦夭折,到时候,刘王氏肯定是要与刘大和刘四拼命。渔翁得利的不知有多少。”

    说了半日,天色已近黄昏,黄裳时不时的偷眼去看韩冈,心浮气躁起来。

    李宪在公厅中坐了半日下来,他带回了有关陕西的最新军情,韩冈却连问都没有问,一直低头在审阅着判状。黄裳虽然虽然在谈笑,但他的胃都开始疼了。陪客陪得太久了,难道要等到夜里不成?但韩冈依然是稳如泰山,将卷宗一份份的查看。而李宪则是并不在意的样子,与黄裳聊着天。

    韩冈宁可晾着李宪,也要先行审查太原各县呈送上来的判状,直白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不过李宪就坐在公厅中等候韩冈,他的态度也同样明确。

    黄裳再没有经验,也能明了两人不合常理的举动所代表的意义,但他并不是很明白,为什么韩冈突然间对西北的战局冷淡了下来。

    最终韩冈还是在暮色降临前结束了他的工作,放下手中的卷宗和毛笔,亲手整理好,将之交给一名小吏,装订好,然后送去京城。

    “劳都知久候。”韩冈走过来,先向李宪表示歉意。

    李宪笑道:“龙图乃是为了国事,李宪自当静候。”

    韩冈和李宪终于接上话,黄裳如释重负,松了一口气下来。

    李宪带回来的消息可算是一个噩耗,增援西夏的确定是阻卜人。而这个证明,付出的代价是两个骑兵指挥受到重创,种朴以下两百余名官兵伤亡,夏州通往宥州、盐州的道路由此中断。

    “种朴是在出巡时被阻卜人突袭的。”李宪向韩冈详细的述说着他所掌握的情报——河东陕西互不统属,陕西发生的事,从正规渠道来走,必须要在京城绕一圈。李宪来得虽迟,却比京城的信报要早,“当时阻卜人的兵力,据说是种朴麾下官军的三倍,又是风沙阻碍了视线,没有及早发现,故而受到突袭。”

    下面报上来的敌情,尤其是与败阵消息同时传来的时候,都是要打个折扣来听的。由此来推断,种朴的对手应该与他的麾下人数相当或略多。不过受到这个数目的骑兵突袭,而且还是阻卜人,没有全军溃散,也可以算是很了不起了,当时种朴的功劳。

    李宪的叙述正好韩冈的想法相一致,“幸好种朴应对有方,让全军下马列阵。”李宪说到这里,轻声慨叹,“官军终究还是不擅长骑战,比起换马冲锋,倒是更习惯下马列阵。”

    韩冈听着也摇了摇头。骑兵竟然下马作战,又不是龙骑兵。配了一人双马是做什么的?但话说回来,种朴选择了下马并没有错。错的是宋军骑兵的战斗力,依然是个悲剧。

    “官军列阵之后,尽管只有弓箭、腰刀,连神臂弓都没有,却依然让阻卜人吃了不小的苦头。阻卜人见战局不利,便立刻撤退了。不过他们离开之前,却将官军聚集在后方的战马抢了一半去。而种朴就是在这时候,受的重伤。”

    阻卜人劫掠成性,却没有硬拼的打算,如果发现反抗过于激烈,想要达到目的付出的代价太大,就会直接撤离。这一点,可以在麟州受到攻击却没有被攻破的那个村庄上得到证实。但种朴的重伤,实在是运气不好,韩冈只希望他不要落下什么伤残。

    至于战马的事,韩冈很通情达理:“被抢了战马,那还真是没办法。四百多人列阵,要想守住八百匹马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只被抢了一半去,也算是运气。”

    “但那毕竟是战马!”李宪着重强调,大宋可是不缺人,只缺马,“种朴作战不力的罪名肯定是逃不掉的。”

    韩冈不太喜欢这样的观点,人比马更重要,上过阵的老兵更是如此。种朴麾下能以步弓抵挡骑兵,那都是能派上大用的精锐了。

    “另一个指挥呢?”韩冈转过去问道。

    “另一个指挥据闻是正面与敌军交锋。总数两百多的伤亡,有七成是他们的。”

    韩冈闻言叹了口气,官军的骑兵还是用来当斥候好了。与党项的铁鹞子斗一斗还没问题,遇上真正的强敌,依然差得远。想破北方的骑兵,从步兵上挖掘潜力吧。

    “阻卜出动援助西夏的兵力,应当是在一万上下。”所谓有识之士,所见略同,李宪的看法与韩冈差不多,“不可能再多了,党项人支撑不起太多的援军。多了反而会生乱。如果要向朝廷证明辽国对西夏的支持,有一万阻卜人也已经足够。而出现的仅仅是阻卜人的话,日后耶律乙辛推个干干净净,朝廷也没办法。”

    韩冈摇头,笑了笑,“耶律乙辛本也没有打算隐瞒什么。只要有个借口,我们这边的朝堂上,谁也不敢主动撕毁澶渊之盟。”

    耶律乙辛的确不简单,辽人一向善于乘火打劫,而他做得尤为出色。前些年的代北边界之争,已经表现出了他过人的眼力和手段。眼下插手宋夏两国的国运之争,在他的眼中,除了唇亡齿寒的原因外,更多的还是想利用压榨大宋的成果,来巩固自己在国中的地位。如果当真给他成功了,过一两年,辽国多半就要换上一名新君——不会是父祖两代四口,都死在耶律乙辛手中的耶律延禧。

    如果西夏兵败,官军占了银夏,还要防着耶律乙辛直接出兵占据兴灵。若是官军败了,多半会被他逼着放弃横山北侧,甚至更多的土地。

    这样的局面,还是天子和宰辅们送给他。

    赌徒赌输了之后,总会想翻本。他们的想法,韩冈无法理解,但他见得多了。天子既然选择了继续他的赌博,那么压上去的赌注被对家吃掉,也没什么好惊讶。

    “龙图好象是一点也不在意。”

    待李宪告辞离开,黄裳便忍不住出言试探韩冈。他觉得韩冈的养气功夫着实让人佩服,阻卜人已经断了盐州的援兵通道了,怎么之前的焦急现在却一点不见了?

    韩冈端了杯茶水,不紧不慢的喝着,“事已至此,还有必要心急上火吗?”

    黄裳脸色一白,想不到韩冈已经是认命了。

    韩冈慢吞吞的说道:“徐禧守不住盐州的结果,也不过是契丹人逞威风而已。当年是元昊领军来攻,连着三次全军覆没,也不过给契丹人讹去了二十万岁币。如今只是攻夏不克,远比当年的情况要强上不少,能给契丹占多少便宜去?”

    若是官军能守住盐州,那是最好。对韩冈来说,让吕惠卿、徐禧得意去也无所谓,至少西夏灭亡定了。可若是守不住盐州,只要能退保银州、夏州,接下去不过是就是暂时换回守势而已,对辽国的战争讹诈也不用害怕,最多也不过是一些边境的冲突,整体上依然是属于外交的范畴。

    在韩冈的理解中,所谓的外交,不就是扯皮?双方就各自的利益讨价还价罢了。

    “我就不信,耶律乙辛当真敢撕毁澶渊之盟!当年承天太后能打到黄河边,这一次,我让他的西京道都丢掉!”

    黄裳听韩冈如此强硬的说着。但在韩冈的脸上,他却发现了深深的遗憾。

    黄裳心中不禁感慨起来,金玉良言被天子置之脑后,如弃土石,而一干祸国殃民的激进之策,却成了天子,落到如今这样的结果,难道不该悔恨没有听从韩冈、郭逵这样老于兵事的臣子的建议?

    也难怪韩冈会遗憾。黄裳想着。换做自己,早就心灰意冷,请郡去南方佳处休养了。才不会来河东烦心,为天子和一干国蠹收拾残局。

    韩冈静静的喝着茶,他私心里的确很是遗憾。

    可惜自己是坐在太原府中,无法亲眼看见赵顼和吕惠卿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,这当真是让人十万分的遗憾!

上一页 《宰执天下》 下一页